mouqing

爱历史,爱花滑,爱slash,考据狂,细节控,欢迎同好来勾搭

【EC】The golden years 流金岁月 番外篇 悲悯之地 10

https://

本篇嵌入背景音乐,点开注意流量。

文太多太长,找前后文太麻烦?点这里!作者文集链接整理总目录

10、

 

1963年11月27日

 

世界各国名流政要与数十万群众云集华盛顿,参与约翰·F·肯尼迪总统的国葬大典。

 

搬运过罗斯福灵柩的炮架车,再度出马,承载起星条旗覆盖的又一具棺材。

 

六匹白马拉着灵车缓缓前行,车轮辚辚碾过宾夕法尼亚大道。

 

海陆空三军战士身着礼服,护卫两侧。大道两旁,列队宪兵枪口一致朝下,向远去的总统献上最后的敬意。

 

黑纱笼罩下的杰奎琳·肯尼迪,肃穆庄严如大理石雕塑的悲怆女神。

 

年仅三岁的小约翰·肯尼迪挣脱了母亲的怀抱,独自站在道旁,稚气而顽固地抬起小手,举至眉间,向着父亲的灵柩敬礼。

 

这样的场面不知让多少人潸然泪下。

 

有人不止落泪,更发出了愤怒的吼声。

 

“你可听到人民愤怒的歌声?

那是不愿再为奴的民族,声音在回响!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Singing a songof angry men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Who willnot be slaves again!”

 

有人开始放声歌唱。起初只是一个单薄的,突兀的,在悼念的人群被人侧目的声音。很快,他得到几处侧应,不再孤单。

 

“当你的心跳激昂回荡,和着战鼓隆隆响。

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Echoes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我们会浴火重生,迎来天边曙光!

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When tomorrowcomes!”

 

有白人在歌唱,更多是黑人。他们好像通过这歌声倾述着百年的悲惨过往与对未来的期盼呐喊。

 

歌声越来越多,仿若星星点点的火苗,势不可挡地蔓延为燎原的熊熊烈火!

 

“你是否加入我们的行列?谁愿与我并肩前行?

Will you join in our crusade?Who will bestrong and stand with me?

 

跨过硝烟和街垒,新世界就在前方!

Beyond the barricade,Is therea world you long to see?

 

快来并肩作战,实现自由理想!

Then join in the fight,That willgive you the right to be free!”

 

歌声暂一中断,即将进入更为激昂悲壮,更具有煽动性的第二乐章,磅礴的歌声仿佛密西西比汹涌澎湃的潮流不可阻挡!

 

此刻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杂音,巧妙改变了他们的朝向。

 

一个稚嫩的童音开始唱:

 

“你可听到人民的歌声,黑暗幽谷中,歌声回荡。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lost in thevalley of the night。

 

那歌声献给,所有向着光明攀登的人!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are climbingto the light。”

 

一模一样的的曲调,只把歌词稍作改动,就将战歌变成了更为厚重广阔的颂歌。

 

无数人眼眶为之湿润,无数人开始合唱。

 

是啊,这首正火爆全美的歌曲何止如此狭隘呢?

 

它可以出现在巴黎学生抗击暴政的街头,可以出现在有色人种反抗歧视,争取平权的会场。同样可以出现在列克星敦民兵列阵的壁垒,出现在斯大林格勒与诺曼底,抗击纳粹的战场,出现在华沙保卫家国,争取独立的断壁残垣。

 

它可以为不甘于命运而奋进抗争的黑人唱响,同样可以为矢志不渝推动民权法案的总统唱响!

 

“在这悲哀无数的尘世间,从未泯灭一线希望。

For 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 there is aflame that never die。

 

即使长夜漆黑终将结束,太阳终将升起!

Even the darkest night will end and the sunwill rise。”

 

“在上帝的自由花园中,我们将获得重生。

We will live again in freedom in the gardenof the lord

我们将携手架起犁铧,解下刀剑,放在一旁。

We will walk behind the ploughshare, we willput away the sword。”

 

黑人牧师将右手按在心脏的位置,轻声合唱。

 

这位出轨、盗窃、抄袭论文,私德败坏,全无政治底线,将伪君子与圣人集于一身的黑人政治家终将为他的种族奉献一生。直到1968年4月4日,顶着成堆的死亡威胁,用鲜血冲刷过他的演讲台。

 

“你可听见人民在歌唱?你可听见战鼓隆隆响!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ay, do youhear the distant drums.”

 

高挑瘦削的马康姆·X,压低帽子,不甘而执着地跟唱了一句。

 

这位与马丁·路德·金走在对立道路,极力鼓吹“白人原罪论”,主张暴力抵抗的黑人政治家。在获知黑人同志和导师的卑劣,经历民权法案通过阶段的合作之后,改变主张,与他的宿敌金博士站在一起,不再非黑即白,试图合作安抚越演越烈的65年骚乱。

 

但他曾经的信徒不允许他转向,他们无法接受这种“背叛”。1965年2月21日,马康姆被示威者围堵在一座旅馆,结束了最后一次演讲,他整理衣着,迎向旧日崇拜者的乱枪。

 

“你可听到人民愤怒的歌声?

那是不愿再为奴的民族,声音在回响!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Singing a songof angry men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Who willnot be slaves again!”

 

罗伯特·肯尼迪听到有人在身后顽固重复这几句歌词。

 

他回头向果尔达·梅厄夫人,代表以色列与陷入麻烦的本·古里安前来参加葬礼的女外长点头执意。他已经知道对方借着出席国葬来到美国的目的,也知道自己那些小伎俩没可能瞒过犹太人。

 

不敢在那位胆略远超男子,刚毅有如雄狮的夫人视线下暴露太久。罗比缩到一角,回想起不久之前与尼采的对话。

 

“‘我知道你希望代兄出征,参加明年的总统大选。可现在没人看好你们,华尔街和棕榈滩的家伙,还有那些精明的犹·太·佬、银·行·家都抛弃了肯尼迪的姓氏,转而围着林登转。’

 

我直到今天才想明白,您在对话中对我下了暗示,怂恿我对上犹太人,还有查尔斯。像一个小丑那样,轻率地挑衅难以战胜的巨龙。”

 

“还有‘如果查尔斯真的对政治没有兴趣,那该多好……’”

 

“何等巧妙的一语双关!可以让我误解您贪婪,权力欲望浓厚,很想掌握伊利诺伊州,会成为我忠实的盟友,于是我可以放心对付查尔斯。同样可以理解为‘查尔斯不适合政治,如果他真的远离政治,你就不用再替他担心了。’”

 

“那又怎么样?”老者懒洋洋地倚在长椅上,表情在微笑与嘲讽之间,无法定义:“你自己脑部活动太多,做了错误的选择,还要追究我的责任吗?我可没有说过一个单词的不实信息。”

 

“您的目的,起码其中之一应该是削弱民主党。约翰人气极高,又成了烈士,这对民主党加分太多,不是您所乐见的。我和林登都成了您的道具。”

 

“哦,会是这样吗?你似乎又想太多了。当然你也可以在民主党大会上去宣扬你的发现,我也无法阻拦。”

 

“不,我并没有那样的想法。尼采阁下,查尔斯与以色列的兰谢尔上尉是绝对适配。以查尔斯的性格,他不会再与普通女性结婚,留下后代。”

 

罗比看似突兀地转移了话题。

 

“查尔斯没有二代以内的堂亲,他应该想让瑞雯的孩子继承泽维尔家的家系,而这一定会招来泽维尔家族旁系的抗议。我与父亲商议过了,我们会出面牵头,明年以内就让这桩家系转移在纽约和华盛顿被普遍认可。”

 

肯尼迪家族现存长子向尼采深深折腰,俯身的幅度仿佛可以亲吻手指。

 

“这点区区小事,就算是我这个不成熟的政客的补偿。请接受我的歉意,并允许我重新成为您的朋友,您忠诚的门徒。”

 

尼采饶有兴趣地看着他,没有反驳,也没有点头。

 

……自己应该是成功了。

 

跟唱着“你可否愿意献出一切?让我们的旗帜高高飘扬!

Will you give all you can give,So thatour banner may advance。

如果有人能幸存,有人将阵亡,你可愿站出来,放手一搏?

Some will fall and some will live,Will youstand up and take your chance? ”

 

罗伯特·肯尼迪向前迈步。

 

又一位肯尼迪踏上了追逐家族梦想与野心的道路,为了利益和理想奋勇向前。1968年,他与查尔斯联手缓和因马丁·路德··金遇刺导致的混乱局面。

他在纽约的公开集会大声呼吁:

“美国需要的不是分裂,需要的不是仇恨,需要的不是暴力和无法无天,我们需要爱和理智,需要互相同情,以及对同样遭受苦难的白人或黑人,同样的正义情感。”

这是罗伯特·肯尼迪人生的巅峰。不到两个月后,在竞选总统的会场,他与他的兄长一样饮弹身亡。

 

几乎同一时刻,让小肯尼迪忐忑的人物正聚集在位于国务院大楼七层的办公室。

 

“没想到你居然同意了,让这首歌在国葬场合响起来。”

 

身着正式丧葬礼服的林登·约翰逊总统感慨不已。

 

“我没有改变看法,我一直觉得这首歌挺蠢的!”尼采不屑地歪了歪嘴角,心不在焉地随便哼唱了一句。

 

“跨过硝烟和街垒,新世界就在前方!

Somewhere beyond the barricade is there aworld no long to see。”

 

“新的世界就在前方?哈,若能如此轻松,早就世界太平了!会相信这种鬼话的人,我懒得跟他啰嗦。”

 

“不过查尔斯的建议的确值得一试。配合大量向导在场进行精神干预,控制好了,做为舆论疏导效果还不错。”

 

“不管怎么说,结果好,就一切妥当。”林登洒脱地笑起来,“我该出去了。这次我不准备抢杰姬和肯尼迪家族的风头,作为最后一批宾客压轴出发,算算时间差不多了。”

 

新任美国总统起身离去,伴着窗外飘来的乐曲唱到:

 

“谁将加入我的征程?谁与我并肩前行?

Will you join our crusade? Who will bestrong and stand with me?”

 

当林登在肯尼迪遇刺之后,继任总统。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出身南方,主要支持者也来自南方诸州的总统对民权法案的推动,更胜于他的前任。当林登一次又一次用笨拙而浓厚的南方口音呼吁和解与平等,对那个时代的美国而言,那份震撼甚至更胜于擅长演讲,人气高超的肯尼迪。

 

1964年7月2日,《民权法案》在华盛顿签署通过。当晚,林登在电视广播中向全美宣告:“不承认黑人不可剥夺的权力的日子已经过去,让我们消除种族歧视的温床。”

 

1973年1月23日,林登因心肌梗塞猝死于德克萨斯州的农场。艰辛的游说和调解永远损害了他的健康。担任四年总统的林登,在卸任职务之后,没能活过第四年。

 

轻轻的脚步叠在总统离去的关门声上,尼采转头看到了心爱的弟子。

 

“尼采老师,感谢您愿意推动这个计划。”

 

脸上还残留着一些苍白,查尔斯向老师诚恳道谢。

 

“是你的提案值得一试,预演效果也不错。不能深究刺杀案,我同样不喜欢让它被人利用,这样更好。”

 

“我一定得向您道谢,并向您致歉。‘理性、克制,时刻保持冷静,替狂热的社会踩下刹车。’”

 

查尔斯背诵着挂在尼采办公桌后两幅画像之一,小威廉·皮特关于保守主义的精彩论述,主动上前拥抱了他的老师。

 

“这是您一直秉持的理念,您一直也是这么做的。尼采老师,您多年周旋在我根本不敢立足,无法处理的地方,从来不改初衷。我这个懦弱的,不敢触碰权力,不敢正视无法两全的问题的人,根本没有资格评论您。”

 

“对不起,尼采老师。”

 

在片刻的惊诧之后,尼采回应了弟子的拥抱。搂抱着与幼年之时一样柔软的身躯,尼采在内心叹息着默念。

 

‘啊,我的马吕斯,我的珂赛特……’

 

(马吕斯和珂赛特都是《悲惨世界》中的角色,前者是革命青年的代表,后者是文中一切美好的象征,主角冉阿让的养女和救赎者,他们是在《悲惨世界》中活到最后的唯二主要人物。)

 

赶在老师察觉不对,变得口是心非之前结束拥抱,查尔斯回到哨兵身边,非常自然地携手并肩,从窗口一同眺望合唱的人群。

 

在磅礴的歌声中,艾瑞克听到查尔斯在身旁歌唱:

 

“在这悲哀无数的尘世间,从未泯灭一线希望。

For 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 there is aflame that never die。”

 

他身后的尼采显然也听到了,对于弟子与他父亲一样的执拗,只能无奈地苦笑着摇了摇头。

 

那个时候,保罗•尼采尚无法知晓,他的弟子注定比自己早逝6年。而艾瑞克·兰谢尔也从未想过,小自己5年的向导注定比自己早逝9年。

 

 

本番外还没用完,还有最后一章!!!

本文背景音乐自然就是《人民之歌》

推荐《悲惨世界》电影版对这首歌的演绎,下方点击可以看,前段为战歌版,后面为颂歌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207054/?from=search&seid=7279890142905366460


文后小贴士: 

肯尼迪国葬真正的日期是11月25日,本文因为情节需要,将刺杀到国葬的整个时间都拉长了。

《悲惨世界》这出音乐剧都是差不多20年后才诞生的,当然不可能在肯尼迪葬礼上出现合唱《人民之歌》的壮举。作者就是个开脑洞写历史向小说的,别拿这样的作品完全当真。本文所用翻译是以飘花电影25周年DVD版和人人影视12年电影版翻译为主,再根据需要加以修改。

全文参考资料在这里总结一下:《肯尼迪传》,G·Perret版与T·Sorensen版,《杰奎琳·肯尼迪传》K·Pancol版,《The Kennedys: An American Drama》,还有一大堆纪录片,其中特别推荐PBS的那个,特别鄙视91年的斯通版(就是拿过奥斯卡的那个),后者91年拍摄的片子还在闭着眼睛带节奏,就别顶着纪录片的名号好么。


评论(16)
热度(71)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mouqing
Powered by LOFTER